灾难特点及伤情特征-海啸


    海啸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形成需具备3个必不可少的条件:①深海水深几百至几千米;②震级在7. 5级以上的大地震;③有利的地形,包括海岸和海底。一般来说,不 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发海啸,一般6级和6级以下的地震基本上不可能引起海啸,另外,不 引起地壳运动的地震也不会引发海啸。
 
 一、海啸灾难特点
 
    海啸具有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短时间内可对沿岸居民造成多种危害的特点,且造成的各 种损伤又具有范围大、伤员多、受伤者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另外,海啸的发生,常具有一定的迷 惑性,先行波之后常伴有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这段时期实际上蕴藏着危险。许多人常误以为第 一个波是海浪,等退去后跑到岸边捡拾被海浪冲上来的贝壳等海洋生物,结果无法及时向远离海 岸的方向撤离,造成伤亡。
 
    海啸发生时,大量海水涌上海岸将周围地区淹没时所造成的最直接伤害就是海水的淹溺;此 外由于巨浪的冲击及海水的浸泡可导致建筑物发生坍塌进而形成大批挤压伤伤员;而且强烈的 海啸会使公共卫生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由于居住场所倒塌损坏或被淹没,受灾人群会相对集中到 临时避难场所,群体的居住环境极易导致多种传染病的流行,特别是水媒传染病的流行;此外由 于痛失亲人和居住场所,居民及伤员在身体损伤的同时还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二、伤情特征
 
    (一)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水被吸人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 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异物,特别是海啸发生时,由于海水倒灌,冲刷沿岸农田,海水内 常常有很多杂物,在营救后应立即清洗患者口鼻内的泥土、杂草等异物,确保呼吸畅通。部分溺 水者吸人大量海水后出现上腹部膨胀,会产生明显的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海水中氯化钠含量达3.5%,其渗透压为血液的3~4倍,当海水渗人肺部后,循环系统内大量液体会因为渗透压的改 变进一步加重肺内分流,使肺组织水分增加,引起肺水肿并导致血液浓缩。低于20C的海水淹 溺可使体温缓慢且明显的下降,低于5C极冷的海水中,体温下降会更为迅速。多数溺水者四肢 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因此除了直接被海水淹溺之外,在海水中浸泡造成的体温过低是被海啸冲人大海者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挤压综合征
 
    海啸发生引起的房屋建筑坍塌会造成大批挤压伤员及各系统的损伤,如肌肉部位挤压综合 征、颅脑损伤、脊椎四肢损伤等等。导致挤压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 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后,受压部位肌肉因血液循环被阻断而出现坏死,血管受损后通透性发 生改变。经救援解除压迫后,血液循环恢复,大量血浆样液体,甚至血液从血管溢出至肌肉及其 间质出现肢体肿胀;肌肉长时间受压后会产生大量肌红蛋白,在酸性尿中会发生沉淀阻塞肾小 管,导致肌红蛋白尿,进而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当然,海啸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在海水淹没的区 域相对于地震和未被海水淹没的地区而言,会因海水对倒塌破坏物体的浮力使得挤压力有所缓 解,但挤压综合征仍然是海啸灾难中威胁受灾民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伤情之一。
 
    海啸造成的各部位创伤往往为复合伤,伤情较为复杂。尽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都有不同程 度的差异,但直接威胁受伤人员生命的主要是呼吸循环功能不足、休克和大出血。在不同类型的 创伤中,三种威胁常并存,需在创伤救治过程中优先解决。
 
    (三)传染病流行
 
    大灾常伴有大疫,海啸也同样如此。公共卫生设施,尤其是洁净水供应系统在海啸中会遭受 严重破坏导致生活饮用水源被污染、食物短缺、卫生状况恶化、难民密集地聚集于公共避难所,这 些都为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流行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各种类型传染病,如痢疾、疟疾、霍乱、伤 寒、甲型肝炎、登革热、炭疽等传染病的病原体可经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等不同途径进行传 播,造成较为复杂的疫情。